上海二手下线车
一对老夫妻乘坐标识清晰的出租车时,碰到司机绕路被多收了钱,当他们拿着车票找到出租车公司投诉时才发现,自己乘坐的竟是一辆克隆车。车身颜色、顶灯、计价器以及服务卡等均和正规出租车一样,克隆车让普通乘客难以识别,也让屡“背黑锅”的正规出租公司叫苦不迭。
据一名出租车行业的业内人士估算,上海每年有1万多辆使用年限到期的正规出租车下线,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下线车并未按规定转籍至外地,而是通过二手车交易渠道进入了“克隆车”市场。昨天,市交通执法总队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代号“雷霆五号”联合专项整治克隆出租车行动。据统计,本次行动共出动交通执法人员525人次、警力20人次,检查车辆1951辆,依法查处克隆出租车8辆。
“热情的哥”原是黑车司机
“如果不是女儿、女婿提醒,我们还蒙在鼓里。 ”近日,家住高科西路附近的罗阿婆突发急性肠胃炎,在老伴陪同下到浦东仁济医院看病。看完病后,两人扬招了一辆出租车回家。
老人上车时,的哥很热情,询问地址后还不忘关心老人的病情。等老人坐稳后,的哥又打起招呼,“不好意思,我的刷卡机器坏了,交通卡不能刷,要紧哇? ”
罗阿婆的老伴连忙摇头,“不要紧的,我们也没有交通卡。 ”一路上,罗老太都靠在椅背上休息,老伴也打起了盹。等到了目的地,的哥一翻计价器的牌子,车费要35元。两名老人连连咂舌,罗老太还暗自懊恼,如果不是自己生病,也不用花这冤枉钱。
当晚,罗老太的女儿、女婿前来探望老人,说起此事后觉得车费明显偏高,打了车票上的投诉电话一问才知道,计价器和是该公司驾驶员不久前被偷走的。老人这才明白,遇上了宰客的克隆车司机。
这家出租车公司的客服人员说,曾有名老人拿着来公司投诉,公司将被投诉车号的驾驶员叫过来让老人辨认。老人一看,高矮胖瘦根本对不上,原来是克隆车坑了自己。
“报废车”重新上路被揪出
今年4月9日上午,一辆牌号为沪EV0335的海虹出租车在五角场地区行驶,被经过的海虹出租车公司一名穆姓车队长看到。
在穆队长印象里,这个号牌是属于他所在车队的,但已于去年年底报废。于是穆队长驾车尾随跟踪,一边报警,最终在曲阳路赤峰路路口将该车拦截。
经交通执法总队第七支队进一步调查,该车驾驶员杨某于2010年9月,在普陀区真北路旧车交易市场以2.5万元购买了一辆出租转非车,并请“黄牛”办理了沪EV0335的假牌号后送至闵行区龙吴路附近的一个小汽修厂改变了车身颜色。
2011年3月初,杨某从真北路旧车交易市场购买了顶灯、计价器等配套设备后,开始从事假冒出租车非法营运,直至案发。
市交通执法总队支队潘根发支队长介绍说,因为开克隆车不用交管理费,高利润让不少人铤而走险。
出租车司机克隆自己的车
今年5月12日,执法总队第七支队在浦东高科西路沪南路检查时,发现一辆车号为沪EW0223的出租车计价器有动过痕迹,并发现装有小马达。但经全面检查,却发现该车各类证件齐全、真实有效。
当执法人员打开后备箱检查时,发现内有以前装液化气钢瓶的架子,而此类出租车应早已报废。这个疑点引起执法队员的警觉,随即打开发动机盖,检查车架号,并与行驶证上车辆识别代号(即车架号)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不一致,确定该车为克隆出租车。再经询问沪EW0223所属公司,进一步确定这是一辆克隆车。
据司机裘某交待,其真实身份是上海佳陵出租汽车公司的驾驶员,本身在公司里开的就是沪EW0223出租车。为多赚点钱,他在2009年底从中山北路真北路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花了24000元买了一辆出租公司下线的桑塔纳3000型轿车。
买来轿车后,裘某通过谎称牌照被盗,向车管所补领了牌照一副。2010年1月,他将补来的牌照挂在买来的下线车上开始从事假冒出租车非法营运活动。截至被查获日,他驾驶克隆车已经在市场上非法营运达一年半之久。
这种“克隆”手法非常隐蔽,驾驶员使用的证件全为真实有效,若非通过打开发动机盖检查车架号等蛛丝马迹,执法人员很难发现这类假冒出租车,给执法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分析车牌号和顶灯查克隆车
昨天,市交通执法总队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代号“雷霆五号”联合专项整治克隆出租车行动。一早,记者跟随市交通执法总队支队队员潘榕开始了一天的执法行动。
潘榕和一名同事一组,驾车绕上海火车站周边重点路段开始巡视。“克隆车一般不敢到地下停车场排队,因为一旦被发现,前后都被堵死,逃也逃不掉。”潘榕说,克隆车司机一般将客人送至秣陵路或者恒丰路一带就不敢再往前开了。
一路上,潘榕紧盯来来往往的出租车。“EV1811,强生。”开车的搭档瞄到前方有一辆可疑车辆,加大油门靠了上去。潘榕迅速翻开手里的本子,“没问题,是强生的。 ”没多久,潘榕又念念有词,“EW3141,旗忠,没错。 ”
记者将潘榕手里的本子拿来一看,这个装订本有50几张A4纸,正反两面密密麻麻打印着许多车牌号和出租车公司名称。
“分析车牌号和顶灯是否对应是最基本的判断手段。 ”潘榕说,出租车公司拿牌照是一批一批的,如果一辆出租车挂着海博公司号段的车牌,顶灯却是大众或者强生的,那十有八九是克隆车。
潘榕在实践中发现,3年以上的出租车接近报废年限,这些车最容易遭克隆,他就从资料库调出这些车的信息,记录下来随身携带。“这些资料,通过对讲机呼叫总部也能查询,但毕竟没有随身携带、记在脑子里方便。 ”潘榕说。
不管好下线车 克隆车难杜绝
近期,随着本市出租车起步费调整,新计价器成为窃贼眼热的“香饽饽”。据一家拥有1000多辆出租车的出租车公司统计,今年1至8月份,驾驶员共失窃计价器25台,其中调价后失窃6台。为防止计价器被盗,不少驾驶员不得不在结束营运后,将计价器抱回家。
据一名出租车行业的业内人士估算,上海出租车行业每年有1万多辆使用年限到期的正规出租车下线,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下线车并未按规定转籍至外地,而是通过二手车交易渠道进入了克隆车市场。
这些从正规出租车公司退役的下线车,出租车公司出于成本考虑,仅对车门下方刷一层漆,撤下顶灯和计价器后便流入二手车市场。
一些专门从事克隆车生意的人,将这些下线车收购后,组装上偷窃来的顶灯、计价器,这些下线车摇身一变又成了 “出租车”。现在查获的克隆车, 90%以上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改装的。而不管好下线车,仅靠执法人员查处,克隆车很难杜绝。
http://er-shouche.ebdoor.com/